新闻资讯 NEWS
#极越CEO称公司没关停解散,#极越股东愿意承担员工离职赔偿,正在争取员工与股东直接对话
记者日前专访了江苏神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力。他早年从事紫砂器具生产,后走上循环生态农业之路。当时太湖蓝藻暴发,王力开始尝试将蓝藻与秸秆协同处理。至今,江苏神力已形成年处理各类农业废弃物3万多吨的规模,今年共处理蓝藻、秸秆等有机废弃物3.8万吨,制成各种育苗基质、营养土1.5万多吨,实现年销售收入600万元。
“拿一块板砖,往下一扔,能咣当一下挂在(蓝藻)上面,掉不下去,用铁锹抄一下,都看不到水。”在太湖边,王力向记者描述起了前些年这里蓝藻泛滥时的情形。
太湖流域,以不到全国0.4%的国土面积,养育了全国5%的人口,创造了全国10%的GDP。但此前,太湖曾饱受蓝藻暴发、水体发臭的困扰。如今,太湖边闻不到蓝藻异味了,这得益于江苏近年来大力开展的太湖综合治理工作。
12月10日,如今的太湖水面,已无蓝藻肆虐 图片来源:每经记者 程雅 摄
在太湖畔,坐落着从事循环生态农业业务的江苏神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江苏神力”),12月10日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专访了江苏神力董事长王力,就“使用科技手段防治蓝藻”“如何变废为宝”等话题展开对话。
如今对蓝藻资源化利用已经驾轻就熟的王力,并非科班出身。早前,手艺人王力从事的是紫砂器具生产,还创办了自己的企业。但随着行业的发展,王力意识到,未来对矿山的管控会越来越严格,人员密集型企业也面临着转型的需求。
王力思索如何开辟新的发展路径后,决定“搞农业”,因为“人不管啥时候,总要吃饭” 。
他看中了丰沃的太湖流域,起初,只是想在湖边种种瓜果蔬菜,如此,朋友相聚之时也有必一体育个好去处。说干就干,2012年,王力在太湖边租赁了370亩土地,建起了生态农场。
但是在种植过程中,产生了大量尾菜、杂草、秸秆,由于禁止焚烧,王力开始思考如何将链条打通,让废弃物变成肥料回到田里。慢慢地,江苏神力走上了循环生态农业之路。
回忆刚来太湖边时,王力说,当地更像是一片滩涂,到处都是杂草、渔网和野鸭。随着政府部门的治理,太湖的生态环境也逐渐恢复。
然而Bsports必一体育,夏天到来,湖内的蓝藻开始暴发。大面积蓝藻死亡时散发出的臭味更是让人难以忍受。王力当时并不了解蓝藻,但一阵一阵的臭味让他至今印象深刻。此后,通过查找资料,王力逐渐了解了蓝藻。“这么臭的东西,肯定蛋白质含量高。”王力开始思索如何变废为宝。
王力了解到,蓝藻如被直接浇灌到田中,会导致土地板结,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?掺在秸秆里行不行?
据了解,在宜兴,水稻、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在78万余亩,秸秆可收集量达28万吨。这些秸秆如果处置不当,被抛弃在水体中,加上蓝藻水华(水华指蓝藻类过度生长所产生的现象),会导致水体水质恶化。
问题在水中,根子在岸上。当时,蓝藻打捞上来后,有一部分堆放在了王力承包的土地附近,他便尝试着做起了实验。
“后来臭得吃不消,我们坐都坐不住,味道大得不行,比大粪都臭。”王力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道,一开始,他不知如何是好。而且,除了气味,蓝藻产生的藻毒素也是一道难题。
经朋友介绍,王力认识了一位微生物专家。自然界相生相克,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在其中。专家经过几十次取样,成功确定了解决问题的菌种,可以将秸秆与蓝藻协同处理。至此,王力变废为宝的想法才正式步入正轨。
除了蓝藻,水葫芦、杂草、废弃的落叶、修剪后的树枝、稻草、秸秆等等,都是变废为宝的原料。
经过各级政府、组织和众多企业的多年治理,如今,太湖之上已不见蓝藻泛滥成灾,只剩下被风吹动时徐徐荡漾的清澈湖面。
秸秆协同粪(藻)发酵罐处置基料化利用关键技术,是江苏神力系列技术的基础。这一技术能够将农作物秸秆与太湖蓝藻进行协同处理,公司研发了相配套的设备和专用发酵微生物,再利用无害化高温发酵系统生产农用基料和进行肥料化。
在此技术的基础上,江苏神力针对不同废弃物,研发专门的工艺路线和配方,生产出改良土壤用有机肥、控草有机肥、防控土传病害有机肥、育苗基质、栽培基质、园艺基质等产品。
目前,江苏神力已形成年处理各类农业废弃物3万多吨的规模,今年共处理蓝藻、秸秆、芦苇、水葫芦等有机废弃物3.8万吨,制成各种育苗基质、营养土1.5万多吨,实现年销售收入600万元。
通过处理环太湖有机废弃物,江苏神力生产出各种营养土和有机肥,用于农作物育苗、蔬菜、瓜果有机栽培,园林花卉培育等,不仅能改良土壤,而且能提升农产品品质,提高蔬菜、瓜果的风味。
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Bsports必一体育,王力认为,农业的春天也要来了。对于未来的发展,王力准备建立起立体农业模式Bsports必一体育,以后,喷洒农药、播种、防治病虫害、监测等能够进行一体化管理,大大减少人力成本。
2未经《每日经济新闻》授权,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,包括但不限于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等,违者必究。